第725节 军政之事(1/2)
作品:《大明之雄霸海外》无论是高级班还是中级班的军官们的学习时间都是一个月,结业之后,他们带着使命回到了军队中,立即主持了轰轰烈烈的军队改造。[。
部队的变化很大!
东南府的作战军官、政治军官进入各支部队中,按东南府的训练大纲,因地制宜进行训练,
经过整编,在南直隶、江西、湖广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均设立了新军,其中南直隶驻扎了高杰、刘泽清共六万人,江西有刘良佐三万人,湖广有黄得功的三万人,至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则均有三万人,加上南京亦有二万人,总共新军达二十万人,团结兵有六万人,加上各支独立军,合计兵力达到了三十万人。
这些军队,全部被东南府所控制,军制如东南府,训练亦如东南府,吃得也是东南府的伙食。
饷银充足,训练充分,挂的是领袖的大幅戎像,军中只知领袖,不知道明帝。
有了他们的支持,加上颜常武自带的东南军十数万,颜常武遂能够大展拳脚。
他下达国公旨令,分别委派了越其杰(马士英妹夫)为江西布政使、袁枢(袁可立之子)为湖广布政使,为三地最高地方指挥连发,陈潜夫(一代名士)为浙江布政使,此三人,都是他所开设的东南府政治学院南京分校的佼佼者,已对他效忠!
军队开学习班,官吏亦开学习班,颜常武在学习班里灌输他的治政理念忠君(就是听他的话)、发展经济、民生三大方面,主要是讲社会河蟹。
一些官员觉得很难适应,纷纷退群,但亦有一些官员应时而起,越其杰、袁枢、陈潜夫认同他的理念,自然得到了重用。
不过,他这一套在南明官员中争执很大,官员们普遍认为这是对自古以来朝廷牧民的一个巨大的倾覆!
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,三纲五常不容倾覆!”内阁中,礼部尚王铎反对道。
“我们并没有倾覆这一套制度,主要是对民众要好一点,让他们能够活下去,为我们提供兵员和纳税粮!”首辅孙承宗说得明白道。
姚明恭亦道“孟子曰‘君为轻,民为重’,我们虽不致于如此地步,但要让百姓得到好处,是为正理!”
阁员马士英谄事颜常武,说得粗俗地道“我们吃肉,百姓喝汤,大家利益均沾!”
对于发展经济,南明官僚普遍有抵触,认为官就管民,哪管得了他们家里吃肉吃饭!
要不是东林党的例子在前,只怕他们早就要跪阙犯颜直谏了!
他们的不合作在所难免,这不要紧,颜常武进宫去见永明帝朱由产。
南京明宫!
南京紫禁城,乃朱重八在南京建造的皇宫,建造前后历时二十余年,占地面积达百万平方米,面积之大,胜过北京明宫!
南京故宫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(1366年),明洪武廿五年(1392年)基本完工,其址选于元集庆城外东北处,迁三山填燕雀湖而建。明故宫为明初三朝皇宫,长达54年之久。直到明永乐十九年(1421年),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,南京设立南直隶,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,地位十分重要。
南京故宫坐北向南,有门四座,南为午门,东为东华门,西为西华门,北为玄武门。入午门为奉天门,内为正殿奉天殿,殿前左右为文楼,武楼。后为华盖殿,谨身殿。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,以及东西六宫。
朱棣北迁后,此后数百年间,南京故宫鲜有修葺,风吹雨打,自然损坏严重。
明朝正统十四年(1449年),夏六月天降雷雨,谨身、华盖等殿被雷电击中起火。
明朝成化二十一年(1485年),五月,“南京大风拔太庙树,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门兽吻”。
明朝嘉靖元年(1522年),“秋七月,暴风雨,江溢,郊社陵寝宫阙城垣皆坏”。
……
颜常武带着卫队进宫,这是他的特权,所以一些老封建痛恨他身为权臣的飞扬跋扈。
他不想这么高调,但更不想象何进、韩信这些人被宫里人炮制,死于非命,所以保命要紧,别人怎么看是能咬我咩?
一路可见维修工人和物资车辆进进出出,正在忙碌于修葺。
乾清宫则已经修好,但脚手架还没拆光光,带有阵阵石灰气味,颜常武求见,很快被允许进内。
他的卫队摆在乾清宫之外,列出战阵,纹丝不动!
此地乃是大明宫廷的腹心之处,皇帝真要对权臣不利,也不敢在此动手,甚至还要保权臣平安,否则君臣相争之事传出去就是骇人听闻。
“见过陛下!”颜常武很恭敬地下跪行礼。
不冲别的,永明帝是他的岳父,也都值得。
“罢了!”永明帝朱由产挥挥手道,颜常武就站了起来。
朱由产气色很好,他虽然是个傀儡皇帝,但他心态摆得正,知道这个位置本不应轮到他来坐的,如今能够坐上去全赖他面前的这位“贤婿”。
且他没有那种雄视天下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大明之雄霸海外》 最新章节第725节 军政之事,网址:https://www.xoyo100.org/62/62857/74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