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一章 黄葵降服(3/4)

作品:《大清疆臣。

不禁犹豫了起来,因为这汪镛上疏所言,竟是全面否定了六年前阮元等人主持科举的改革,而将科举之法重归于旧。可嘉庆当日听阮元所言更革之事,也自以为策论取士更容易选出真才实学之人,是以看着这“积极进言”的成果,不禁有些矛盾。

“你等各有什么看法?”过了片刻,嘉庆方冷静下来,对五名军机大臣道。

“皇上,今年会试便是臣与英侍郎主持,臣对今年中试举人策论,都曾详加圈点评判,大多都能言之有物,并非无学之人。眼下朝廷之内,也自然需要兼通经史治事的新人,所以臣以为,眼下所行取士之法,并不需要改动。”戴衢亨率先发言道。

“皇上,臣也经过了今年选士,戴大人所言俱是事实,况今年取才之中,亦多有先前便自成名之人,可见策论选士,并无不妥。”英和也补充道。

“皇上,臣的观点,却与二位大人不同。”董诰对于策论一事,却似乎不感兴趣,道:“这科举之事,无论策论亦或经术,其实本质上区别不大,都只是考察考生对于学问、史事、治事之法,有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,可若是仅仅想靠这几篇文章来看出应试之人,究竟是否适合做官,臣以为不过是几位大人一厢情愿了。臣做官之前,也曾自视甚高,以为经术策论之言都清楚了,当差办事便不会有差错,可臣做了官,才发现其中大有不同,若是新科进士自以为才华横溢,不肯悉心研习部务,又或入了翰林,却对大考如临大敌,这样的进士,果然便能凭借一篇策论成了气候吗?臣以为不然。更何况眼下主考,皆是以经术之学登临庙堂,以精于经术之人,首阅经术之卷,方能看出新科举人一二功力,至于策论,往往有些生僻条目,是主考自己都不清楚的,在这种情况下,主考往往便不能判断考生所言是否及意,从而选出华而不实的进士。既然眼下科举之法亦有其弊,那重归旧制,臣看来亦无不可。”

“皇上,臣也同意董中堂之言。”庆桂道:“眼下嘉庆六、七年的进士,在京中学习已有时日,可恕臣直言,臣不觉得他们相比于嘉庆元年、乾隆六十年的进士,就进步了多少。反倒是眼下朝廷之中,更有一弊,翰林院里,新科进士大多以博闻强记为能事,凡经文史籍旧注典故,不求甚解,唯求多识以自炫于世。臣窃以为,此炫技之风,亦绝不可长!是以臣同意汪给事之言。”

“看起来,又是让朕难办的情况啊……”眼看军机大臣支持与反对各有二人,嘉庆心中也没有了足够的底气,又问刘权之道:“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大清疆臣。》 最新章节第二百八十一章 黄葵降服,网址:https://www.bqg999.org/247/247571/281_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