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0958 丁绍轼】(3/5)

作品:《明鹿鼎记


起初,道教服饵以服食金石丹药为主,然而这一类丹药须通过鼎炉炼制出来,所采用的原料以金、银、铅、汞及各种矿石为主,成本非常之昂贵,且服食的风险很大。

草木类药饵则恰恰与之相反,虽然它的功效没有金石类药饵那样神奇,但是在养生延命方面依然可以达到可观的效果。

古语有云,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

苦苦纠缠于名缰利锁之中,不得自拔。何以解之?

传统道教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失为一剂良药。

首先道教让人们内心宁静。

在道教看来,人心浮躁不安、偏激失态的根本原因,在于不能正确对待人生的得失和把握 的尺度。

处置好之,才能成为“常清常静皎如月,坦然应对世事人”。因此,道教主张“清心寡欲”、“宠辱不惊”。

人作为万物中的个体存在,必须遵循事物运行的规律,树立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”的祸福观与得失相互转化观,不以得喜、不以失悲,顺应自然、荣辱不惊。

其次道教指导人们正确看待名利。

有些人,一生为了名利付出很多。有的人,通过努力确实取得了成功,但在成功的另一面,却失去了许多人生乐趣甚至人的尊严。

而更有甚者,虽然努力了,但结果并不理想。

生活中,不必苦苦强求名利,或许是机缘还不够成熟,更不要怨声载道。对于名利,持“得之我幸,不得我命”和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”的立场。

只有对名利看得开的人,才会拥有达观丰盈的人生。

再次道教让人们对生活更加乐观。

道教讲“阴阳和合”,即认为事物都有正面与反面,有相互矛盾的现象,也有相互融和统一的方面。

主张看待事情不要执着于一个死角去思考问题,所谓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,从大尺度的时间来看,任何事情是好是坏并不确定。

一个人幸福不幸福,在本质上和财富、地位、权力没有绝对关系。幸福很大程度上由思想、心态决定,心可以造天堂,也可以造地狱。

要开心,先“开”心,跳出心灵的圈套,钻出并打碎“牛角尖”,会使人感觉人生一下子海阔天空。

虽然韦宝尽量避开谈论朝政,但丁绍轼依然与韦宝聊的挺开心的,没有想到韦宝的知识挺渊博的。

丁绍轼是最清楚韦宝怎么金榜题名的一帮人,虽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明鹿鼎记》 最新章节【0958 丁绍轼】,网址:https://www.bqg999.org/61/61953/958_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