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003 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】(3/6)

作品:《明鹿鼎记

反响不大,主要是水师官兵觉得不满,觉得海防总督衙门的手伸的太长了。

引起反对声音的主要是解除海禁,全面开展海贸,开放十处通商口岸这一项。

还有传闻,韦宝要开六千万的货物流通量。

这是非常惊饶货物流通量,几乎能冲击大明所有地区。

这就不是事了。

明朝海禁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不一样的。

清朝身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,因为入关以后沿袭了明朝很多制度,所以被人称之为清承明制。

关于这两个朝代,相同点自然是很多,所以也有人称这段时期为明清时期。

因为如此,很多人认为,明朝的海禁跟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一样的。

韦宝原来没有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时候,也是这么想的。

但是现在韦宝觉得其实并非如此。

明朝的和海禁与清朝的闭关锁国还是有着很大不同。

首先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,都是以防范敌对势力,巩固统治为主。

但是明朝的海禁,只是禁止民间私人出海贸易,并没有拒绝外国人来华贸易。

当然这种海外贸易,是在官方主持之下采取对外贸易的政策,海外贸易只有朝贡贸易一条渠道。

这种朝贡贸易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达到了鼎盛,郑和下西洋,不仅是加强了与世界各国联系,还携带了大量货物到亚非各国进行交易,而且吸引各国使臣及其商人来华贸易。

当时海上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,使不少沿海居民便犯禁出海,“有私下番贸易及出境与夷交通者”。

出现了“比年民往往嗜利忘禁”的现象。

到了明孝宗在位时期,随着白银货币化浪潮的兴起,民间商饶海外活动更是日益频繁,两广总督都御史奏称“广东沿海地方多私通番舶,络绎不绝”。

正因为这些民间私下的海上贸易,所以到了明穆宗在位时期,看似是巨大的尝试,违背了祖制,实则是顺理成章的将其民间的海上贸易进行了公开化,进行了隆庆开关。

一时之间民间的海上贸易进一步迅速发展起来,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源源不断的出口到海外,换来了大量的白银。

明朝的海禁也不是而已,因为海禁在于防倭寇之患,所以随着有明一代倭寇之患的严重程度,民间私下的海上贸易也发展的波澜起伏。

像明世宗嘉靖年间,倭寇之患严重,海禁自然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明鹿鼎记》 最新章节【1003 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】,网址:https://www.bqg999.org/61/61953/1001_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