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14章 长远眼光(3/5)

作品:《1627崛起南海

哑就行了。

像王畿这种要半道跳出来扮演聪明人的家伙,自然不太可能得到朝廷和崇祯皇帝的认可。他这种自作聪明要上奏朝廷的打算,其实无异于是把朝廷的遮羞布撕下来,上面怎么可能容忍他这样的行为。如果不是他表现出了与海汉合作的诚意,石迪文大可不用提点他,就让他写奏折上奏,然后被朝廷随便弄个由头把这布政使的帽子给取了,换个更懂事的官员来浙江主持大局。

王畿听了石迪文这番告诫仍有点将信将疑,他知道海汉对其控制下的土地有吞并的欲望,但对于朝廷的态度却不甚明确,这事如果真如石迪文所说的那样,朝廷其实早就知情而故作不知,那他跳出来就真的在作死了。可如此大事他又不敢草率处理,否则到时候朝廷判他一个失土之责,这官位一样是保不住的。

石迪文见他脸色犹豫不决,便已猜到他心头所想,当下便继续劝道:“王大人,我知道你是害怕担责任,其实你只要打听打听山东的情况,就知道我没有骗你。朝廷就算要追究失土之责,那肯定也是先处理离京城更近的山东。”

石迪文这话的确是一语惊醒梦中人,海汉在山东搞出来的阵仗更大,那追责肯定也是先拿山东开刀,但到目前为止可没听说山东巡抚朱大典有什么被朝廷责罚的消息。海汉人在山东建了军事基地,把当地当作进军辽东的跳板,迄今已经有两年时间了,朝廷都没有作出激烈的反应,那相比山东,浙江这边的状况还真算不了什么。也就只有一次海汉海军封锁钱塘江闹得大点,但最后也还是没有动武。

朝廷为什么会对山东形势一直持观望状态,官场上自然也有各种各样的猜测,有说海汉人跟朝廷早就谈好了条件,所以双方才会保持着一种古怪的默契。也有说皇上对朱大典信任有加,并不相信海汉人能在山东折腾出什么大的阵仗。还有说朝廷其实一直都在准备开战,怎奈中原农民军闹得太厉害,抽不出足够的军队到登州去剿灭海汉人。

不管真实的原因是什么,最终朝廷还是没有对盘踞在登州的海汉人动武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而且之后还放任海汉人派出军队进入辽东,然后坐视海汉军从后金手中夺取了原本属于大明的金州地区。

如果把这些事情按照时间轴连起来看,王畿甚至有点怀疑朝廷是有意放海汉人北上,利用他们的军事力量来介入辽东,从而形成坐山观虎斗的局面。海汉跟后金打得越厉害,大明从中获益就越多,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。但这种理论上的驱虎吞狼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1627崛起南海》 最新章节第1514章 长远眼光,网址:https://www.bqg999.org/19/19687/1560_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