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9、840节 东都洛阳…孔家命运(3/6)

作品:《葬元

长安宫殿已经修了快两年。微臣以为,反正一年多后就能迁都长安,不如不要迁都洛阳,不然到时又要迁都长安,颇多不便啊。”韦素道。

李洛摇摇头,“这河南刚刚恢复,河北河东元军虎视眈眈,贼心不死,要是朝廷仍然在江陵,中原百姓就会人心不稳,朝廷也鞭长莫及。所以,朕必须要坐镇洛阳。”

此时迁都洛阳,一年多后又要迁都长安,这的确很折腾。可要是皇帝不坐镇河南,就难以尽快恢复中原元气,也不利于大唐整合中原民心。

洛阳不但能看住雍州,也能防备河东河北的元军南下。李洛此时坐镇洛阳,既能使得唐廷在正统大义上更占优势,也算是“天子守国门”。

而且,洛阳是隋唐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枢纽,往北直通大都,往南直通临安,往西直通关中,水路运输十分便利。

韦素汗颜道:“是臣愚钝了,诚如陛下所言,迁都洛阳才是上策,利大于弊。那么,等到益州,雍州,恒北战局转危为安,就可迁都洛阳。眼下,陛下可驻跸洛阳,江陵朝廷和皇后太子,倒是可以缓一缓。”

李洛颔首,“那朕就不回江陵了。三日后直接去洛阳,天子守国门!”

天子守国门?

韦素一愣,随即立刻道:“好个天子守国门!陛下之心,昭昭日月,浩浩天风,千古圣王,莫能先也!”

他可是从来没听过,天子守国门这句话。李洛这句话,更是让他对圣天子之心,高山仰止。

当然,聪明如韦素,是不会宣扬这句话的。因为迁都洛阳只是在暂时防御蒙元稳定中原的权宜之计,真正的国都是长安,长安可不是“国门”。

要是宣扬出去,那陛下将来就尴尬了。

“韦卿拟旨吧。”李洛一指案上的文房四宝,“以洛阳为东都,位在南京、中京、海京之上!设置洛阳京兆府,京兆尹为正三品,等同长安京兆尹!”

南京、海京的官长叫留守。而洛阳的官长叫京兆尹,显然洛阳更重要。事实上,留守之权比京兆尹更重,可京兆尹代表洛阳是等同长安的存在。

这么干,很明显是出于政治目的和文化目的。

因为洛阳在华夏中的地位,实在太过于重要了。从文化的角度看,更甚于长安,天下无出其右。

华夏的腹心在中原,而中原的腹心就在洛阳。东都洛阳的存在,并不是现实和军事的考量,而主要是凸显中原在大华夏中的本位地位。

长安和洛阳是双子两京,一东一西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葬元》 最新章节第839、840节 东都洛阳…孔家命运,网址:https://www.bqg999.org/183/183807/579_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