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章 交子制度(3/5)

作品:《大宋帝国风云录

商贾把富裕的钱拿出来发展手工业,以手工业的繁荣来解决剩余劳动力,推动商业更快的发展,在总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上,让国家、大地主大商贾和普通百姓都能从中收益。

范直昌从缓解当前朝廷的财政危机出发,拿出了几个具体实施措施,而这些措施的核心就是“交子”制度。

所谓交子就是纸币,早期它是一种存款凭证。商贾因为携带金银铜钱不便,于是把现金交付给交子铺户,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,再交还存款人,并收取一定保管费。那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就叫交子。



币的出现是因为商业发展的需要。当时川蜀地区通行铁钱,买一匹布大约需铁钱两万,重约五百斤,太不方便了,于是有商贾发明了交子,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在川蜀的重要原因。

大宋景德年间(公元1004到1007年),益州知州张泳整顿了交子铺户,剔除其中不法之徒,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,至此“交子”的发行取得了朝廷的认可。仁宗皇帝天圣元年(公元1023年),朝廷设益州交子务,由京官担任监官,主持交子发行,并置抄纸院,严格印制过程,这就是中国最早由官方正式发行的纸币,叫“官交子”。

“交子”的出现,便利了商业往来,弥补了现钱的不足,大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。



范直昌在财经制度改革中,率先提出在全国实行“官交子”制度,正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商业发展。

大宋虽然立国一百六十多年了,但全国货币却并不统一,存在着好几个货币区

,各自为政,互不通用。比如大宋诸路中,就有十三路的通用货币是铜钱,有四路的通用货币是铁钱,陕西和河东两路则铜铁钱兼用。另外,各个货币区严禁货币外流,使用纸币正好可以防止铜铁钱外流。

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,一百多年后,大宋南方诸路基本上都实行了“交子”制度。

大观元年(公元1107年),蔡京改革“交子”制度,改“交子”为“钱引”,改“交子务”为“钱引务”,除川蜀、福建、浙江、湖广等地仍沿用“交子”外,其它诸路均改用“钱引”。后来川蜀也改为“钱引”。

蔡京改革“交子”制度目的是为了挽救财政危机。国库入不敷出,财政赤字越来越大,怎么办?蔡京想到了“交子”,决定通过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,但财政赤字一年比一年大,弥补不起来了,于是纸币越印越多,急剧贬值,通货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大宋帝国风云录》 最新章节第二十三章 交子制度,网址:https://www.bqg999.org/163/163136/823_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