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747章 音韵书籍的重要性(3/8)

作品:《北颂



一旦有了音韵书籍面世,此类的错误就能避免。

此外,蒙童们初学文的时候,总是会出现会读不会写、会写不会读的场面,从而导致了教化难行。

若是又音韵书籍,就能避免此类的麻烦。

更重要的是,音韵书籍一旦面世,朝廷推行教化也会容易许多。

蒙童们只要学会了音韵,在没有先生教导的情况下,也能凭借着音韵书籍,学会更多的文字,看懂更多的书籍。

朝廷若是在各地设立蒙学,只教授简单的文字和音韵,相信我大宋的识字的人,会快速的多起来。”

寇季一番话说完,赵祯和王曾二人脸色彻底变了。

若是编撰出的音韵书籍,真的有寇季说的这般好,那对大宋而言,绝对是一件大好事。

用功在社稷、利在千秋形容也不为过。

历朝历代一直在推行教化,可读书人识字的人,一直只有一小撮。

教化难以推行,主要就是读书的成本高、要求高。

乡间那些私塾的先生,在教导幼童的时候,不仅会收取贫寒百姓难以承受的束脩,有时候还看幼童的资质,太笨的人家不教。

再加上学习期间笔墨纸砚的支出,许多贫寒百姓家,根本就承担不起。

但,一旦寇季所说的音韵书籍问世,幼童们在跟着先生学习的同时,也能自学一部分。

这将会大大的减少幼童们学习所需要的支出。

此外,朝廷若是能出钱将蒙学推行到大宋全境,那幼童们蒙学的成本还会再降。

到时候学习的人自然就多了,识字的人也就多了。

大兴教化,就不再是一句空话。

寇季说的很少,但以赵祯和王曾二人的眼界、身份、地位,他们能想到的更多。

王曾盯着寇季郑重的问道:“你如何确保朝廷将蒙学设立到全大宋?”

寇季坦言道:“一字交子铺从成立到现在,一直没有帮朝廷出过什么大力。朝廷推行蒙学,就是它出力的时候。

我大宋教化难行,归根结底,还是因为钱财的问题。

只要付出足够的钱财,我们可以让大宋每一个人读上书。

蒙学不取分文,也不是什么难事。”

赵祯和王曾听到寇季这话,脸色彻底变了。

赵祯缓缓起身,盯着寇季沉声道:“四哥,天下的幼童,足有千万。千万幼童蒙学,所要耗费的是一个庞大的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北颂》 最新章节第0747章 音韵书籍的重要性,网址:https://www.bqg999.org/105/105024/762_3.html